延陵季子墓碑坐落在丹陽市行宮九里季子廟正殿前。碑圓首,高2.34米,寬1.06米,厚0.12米。碑文為“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兩行10字,篆書陰刻,傳為孔子所書,世稱“十字碑”。
季子名禮,春秋時吳王壽夢的第四子。長子諸樊為王,欲以兄弟傳國,諸樊死傳弟馀祭,馀祭死傳馀味,馀昧死欲傳季札,季禮不受,讓給馀昧之子僚。季札封于延陵,故稱延陵季子,死后立廟奉祀。
延陵季子墓碑坐落在丹陽市行宮九里季子廟正殿前。碑圓首,高2.34米,寬1.06米,厚0.12米。碑文為“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兩行10字,篆書陰刻,傳為孔子所書,世稱“十字碑”。始刻于何時無考,現(xiàn)碑系摹唐開元間殷仲容拓本上石。碑下載有唐大歷十四年(779年)蕭定重刻,張從申題字刻文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碑石破損字已無存。每行下5字在1980年10月將碑扶正入座時嵌入碑座。在碑文兩旁空白處還刻有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樹碑、建堂,及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五處款識,字跡大都已不清晰。碑陰篆額“改修吳延陵季子廟記”三行九字,其下,蕭定篆、張從申書《改修吳延陵季子廟記》,楷書陰刻。碑尾有清初丹徒人張孝思題識。碑右側(cè)有“延陵巡檢供奉官張從應(yīng)監(jiān)制”。左側(cè)刻有“明嘉靖癸末(公元1583年)四月二十三日武進(jìn)段金、趙翱、丹陽、無錫王輝敬觀”。碑陰及兩側(cè)刻文今尚清晰。
延陵季子墓碑以其彌足珍貴的歷史、藝術(shù)和觀賞價值而聞名遐邇。1982年被批準(zhǔn)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hù)單位。1984年9月建仿古4角亭加以保護(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