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唐中和銅鐘原系丹陽城內南大街普寧寺法物。因鐘樓毀圮多次墮地,至今仍完好。銅鐘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唐中和銅鐘原系丹陽城內南大街普寧寺法物。因鐘樓毀圮多次墮地,至今仍完好。銅鐘高2.14米,厚0.11米,口徑1.41米。口沿鑄以寬廓,唇六曲,鐘體黑幼綠,分三段澆鑄,痕跡清晰;凸鑄旋紋和豎向線條將鐘體分成八個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內鑄矩形和梯形幾何紋樣,布圖簡樸大方,鐘鈕造型為連體雙龍,頭上長有雙角,長舌下垂于鐘頂又微微上卷,身披鱗甲,四足撐立,生動逼真。大鐘銘文稱:“銅鐘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鑄造”。據銘文可知,大鐘鑄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銅鐘根據現代技術實稱結果為重6025斤,這為研究唐代與現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數據。民初銅鐘移放丹陽公園內,底有6只小石獅烘托,并建亭保護。1972年移至文化館內。1984年又移至丹陽人民公園內,并建木結構六角亭,加柵保護, 至今仍存于此。
丹陽唐中和銅鐘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