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城遺址位于丹陽市珥陵鎮東南6公里,遺址的發現對于研究吳文化非常重要,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城遺址位于丹陽市珥陵鎮東南6公里,遺址地處長江下游沖積平原西部,周邊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古老的丁義河在遺址的東側穿過,新鶴溪河自西向東流經遺址北側。遺址位于一土崗上,土崗高于周邊地面4~5米,呈北高南低斜坡狀。遺址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寬約180米,南北長約200米,總面積約36000平方米。2007年5月,鎮江博物館對葛城遺址及周邊進行了考古調查,新發現了珥城、神墩兩處遺址。2007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與丹陽市文化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葛城、珥城、神墩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并對葛城遺址和神墩遺址進行了發掘。經勘探試掘,發現了葛城的三期城墻墻址、城門以及相應的濠溝。確認其為一座吳國城址。城址內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溝,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遺址中出土有較豐富的陶器、石器、青銅器等吳文化遺物。通過對出土陶器分析,可將該文化遺存分為三期:早期為西周中晚期,中期為春秋前期,晚期為春秋后期,三者之間連續無缺環。經與江、浙、皖地區同類吳文化遺存對比,可推知丹陽葛城古城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延續使用時間最長、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的吳國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