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丹陽市美術館(三呂故居)迎來一批戴著紅領巾的小觀眾——丹陽市正則小學的一年級小學生。700余名小學生在三呂故居講解員的引領下,懷著崇敬的心情分批列隊走進三呂故居,依次參觀了呂鳳子故居,呂澂故居,呂叔湘故居,全面了解了三位從丹陽走出的杰出文化名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著名佛學大師呂澂,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呂叔湘。
3月29日,丹陽市美術館(三呂故居)迎來一批戴著紅領巾的小觀眾——丹陽市正則小學的一年級小學生。700余名小學生在三呂故居講解員的引領下,懷著崇敬的心情分批列隊走進三呂故居,依次參觀了呂鳳子故居的“三辦正則”展廳、“蘇鳳藝韻”展廳、“正則繡”展廳,呂澂故居的“對話佛學研究者”展廳、“探尋佛學的奧義”展廳,呂叔湘故居的“對話人民的語言學家”展廳、“桃李滿天下”展廳等等,全面了解了三位從丹陽走出的杰出文化名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著名佛學大師呂澂,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呂叔湘。通過參觀學習,孩子們聆聽了動人的故事,感受了文化名人的崇高精神,對家鄉(xiāng)歷史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呂鳳子故居的 “正則繡”展廳,小朋友們在講解員和志愿者的指導和幫助下,拿起針線體驗了一次正則繡的入門繡法。講解員介紹說,“呂鳳子先生把西畫的理念運用到刺繡中去,認為刺繡可以像繪畫一樣,加入到造型美術的范疇,用構畫的線與色來構成繡。”“原來正則繡就是用針和線去畫畫!”面對場館里專門準備的正則繡體驗工具,小朋友們個個躍躍預試。
在呂叔湘故居,小朋友看到展柜里展示的《現代漢語詞典》感到非常驚異。“這本詞典我也有!” “原來這本詞典是呂叔湘爺爺編寫的!”小朋友們興奮地叫起來。《現代漢語詞典》是我國第一部規(guī)范性的語文詞典。從1958年開始,呂叔湘先生主持《現代漢語詞典》編纂工作四年多,確定了編寫細則,完成了“試印本”,為《現代漢語詞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呂叔湘故居,小朋友們還通過觸摸互動電子屏體驗了“丹陽方言測試”小游戲。“屋各”在丹陽方言中是什么意思,“劃浪頭”可不是“劃船”的意思……歡笑聲此起彼伏。講解員介紹說,“呂叔湘先生對家鄉(xiāng)方言情有獨鐘,1947年在《中國文化研究會刊》發(fā)表《丹陽話里的聯詞變調》;上世紀80年代發(fā)表《丹陽方言的聲調系統》、《丹陽方言的指代詞》;1991年,出版《丹陽方言語音篇》,全面描寫并討論丹陽話的語音問題。”“家鄉(xiāng)有這樣厲害的大師,我感到非常驕傲!”一名小朋友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