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呂氏一門出了三個大師:呂鳳子、呂叔湘、呂澂。他們將畢生的才華和心血奉獻給祖國的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也反映了丹陽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
“三呂故居”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美術家呂鳳子,杰出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呂叔湘和當代佛學大師呂澂的居所。 始建于清光緒初年,原有4進24間,民國26年(1937年)時毀于日軍炮火。抗戰勝利后,呂鳳子先生自四川璧山回丹陽,在廢墟上重建新屋,內設畫室,外辟花園。園內有呂鳳子親手所植白薇、柏樹和雙桂,2017年丹陽政府又對故居進行了修繕,是歷史留給丹陽人民的珍貴遺產。
呂鳳子(1886-1959),中國畫家、教育家。原名濬,字鳳癡,別署鳳先生。呂鳳子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一位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他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藝專校長等職,并三次興辦正則學校,是我國女子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先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他獨創了書法史上別具一格的“鳳體字”,并把詩、書、畫、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人物畫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被徐悲鴻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
呂叔湘(1904-1998),是呂鳳子的侄子。呂叔湘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他早年畢業于東南大學外語系,后赴國外留學,曾任多所大學教授、中科院語言所研究員、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會長等職。他不僅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800詞》,還出版了《中國文法要略》、《現代漢語詞典》等一系列著作,為我國漢字語言普及、改革與規范化作出了貢獻。
呂澂(1896-1989),字秋逸(秋一),是呂鳳子的三弟,先習農科、經濟,后習佛學,留學日本后專攻美學。他早年研究美學,著有《美學概論》、《美學淺說》、《現代美學思潮》,后熱衷研學禪理,在佛學園地里辛勤耕耘70個春秋,撰寫了大量論文和專著,是公認的具有卓越成就的當代佛學大師。他曾任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
丹陽呂氏一門出了三個大師:呂鳳子、呂叔湘、呂澂。他們將畢生的才華和心血奉獻給祖國的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也反映了丹陽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