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只是每年365天中普通的一天。但對于烈士許杏虎一家人來說,這個日子意味著生離死別。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5:50,美國轟炸我駐南聯(lián)盟使館,《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他的妻子朱穎以及新華社記者邵云環(huán)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許杏虎的父親2013年去世前還在念叨“虎子”; 許杏虎的媽媽今年已經(jīng)88歲高齡,自從許杏虎犧牲后,每年的這一天,許媽媽都要哭上很久……為了照顧她,許杏虎姐夫吳榮君辭掉工作,專門留在家照顧許杏虎的父母。他說,這是他能夠為“虎子”做的最后一點事,也算“虎子”沒白叫他姐夫。
這些年來,每年的5月8日,對許家來說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天,一家人早早來到許杏虎墓地去掃墓。沿312國道行駛一段路,再拐進“杏虎路”,很容易找到烈士的故居,以及許杏虎、朱穎烈士墓地,墓冢后面便是烈士事跡陳列館。每年5月8日前后,許杏虎妻子朱穎的家人也會到許杏虎老家掃墓;姐姐許琳華的兒子也會專門從南京趕過來給舅舅掃墓。
可以告慰烈士的是: 許杏虎犧牲后,政府以最大力度對烈士家人進行了安置優(yōu)撫工作。當年,許杏虎父母舉家從后北洛村(被命名杏虎村之前)搬到了市區(qū),房子是用市建委干部職工捐資加撥款買下后贈送給二老的。地點距離市中心的醫(yī)院很近,交通很方便,兩位樸實的農(nóng)民覺得政府想得特別周到。在醫(yī)療方面,黨和政府還給予二老享受離休干部的待遇,實報實銷。按政策民政局每年撥給兩位老人生活費用,都是按照當年丹陽市職工的平均工資標準撥付的,每年都上漲。不僅如此,姐姐許琳華,也在弟弟犧牲后由當?shù)卣雒鎱f(xié)調(diào),安置到國稅局工作。
許杏虎媽媽表示: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一家人這么好,“虎子”不在我們身邊,但很多好心人總來看我們。對物質(zhì)上她沒有任何奢望,只要人們別淡忘了許杏虎夫婦的名字,她閉上眼都心滿意足了。
許杏虎烈士故鄉(xiāng)丹陽市河陽鎮(zhèn)‘’后北洛村‘’現(xiàn)已改名為‘’杏虎村‘’。杏虎村原為省級貧困村,政府為了幫助農(nóng)戶致富,紀念許杏虎烈士夫婦,十幾年來一直大力發(fā)展支持杏虎村農(nóng)業(yè),種植桃樹、藍莓、薰衣草……,在政府的各種扶貧政策幫助下,種植面積及農(nóng)產(chǎn)品品種年年增長,產(chǎn)量年年增加,農(nóng)民收入年年提高。春天的杏虎村更是桃花盛開,油菜花金黃,景色迷人,成了廣大市民踏青賞春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