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個機遇和挑戰共生共存的時代,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扶貧工作開展中實事求是的態度,注重實效的作風,堅定目標,持之以恒,為國家富強、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回顧脫貧攻堅,要堅定共產信仰,爭做“理想主義者”。讓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人類減貧史所罕見的成就,個中艱辛與曲折自不必多作描述。下沉到一線參與脫貧攻堅的廣大共產黨員干部,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理想,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提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在回顧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向脫貧事業中無私奉獻的優秀干部學習,深刻理解脫貧第一線有血有肉的故事,讓紅色基因深植于血脈之中。
回顧脫貧攻堅,要找準解決方法,做好“人民解憂師”。從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林區,到大涼山的村寨、六盤山區破矮的土坯房,扶貧第一線的干部們,心中堅守著同樣的扶貧之心,規劃簿上寫的是不一樣的脫貧致富方法。只有找對路子,才能扶真貧,脫真貧。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回顧脫貧攻堅,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找準突破口。從實際出發謀劃,不僅是從當下的情況實事求是,更是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想人民之所想,謀人民之所謀。
回顧脫貧攻堅,要胸懷愛國熱情,成為“奮斗實干家”。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從學會方言做起,幫助當地百姓引進種植技術。掛職黔西南州興仁市鳳凰中學“第一校長”黃百央,不遠千里,援黔支教。支撐他們的,既有作為中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也有作為華夏兒女的滿腔愛國熱情。“胸中有誓身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我們贏胸懷大愛,矢志報國,將愛國的熱情融入奮斗之中,為中華之強盛而努力奮斗!